壹。
前几天,我登进了公众号后台,这是我近两个月第一次进入公众号后台。
在这段时间,腾讯对公众号做了许多调整,在后台可以看到读者的年龄分布、常读比例等信息。
我看着屏幕,忽然觉得有点恍惚。
虽然只是停更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,但总觉得,公众号对我而言,已经变得十分陌生。
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。
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我不算是互联网行业的正式从业人员,但也能感受到,这个行业所带来的的焦虑。
互联网更新换代的速度,真的太快了。
刚开始做公众号时,我对热搜的敏感度不高、对选题也没有清晰的概念。
那时候,我和前任还没有分手,每次都是他陪我一起讨论文章写什么、怎么切入、想传递什么价值观。
后来,熟能生巧,我渐渐掌握了一点皮毛,可以独立运营这个不温不火的公众号。
后来,渐渐有了些许读者,我们开始了异地生活。
后来,我终于开始盈利了,而他的工作则越来越忙。
再后来,我们就分手了。
这个过程,有点像我和读者的关系。
刚开始发现“灯泡很亮”的读者,大概会有一种新鲜感,会翻以前的历史文章,想去了解这个公众号。
有点像热恋期的情侣。
只是,通常热恋期都不会持续太久。
过了这个时期,新鲜感便会下降,好奇心也会消失,最后很自然地选择离开。
但我从不埋怨离开的读者。
就像我也不曾恨过前任一样。
贰。
断更的这段时间,我大多时候都在准备一个考试。
本想着一边备考,一边写公众号,等到临近考试的半个月,才根据备考状态考虑要不要停更。
但我似乎很难同时兼顾,两件都需要花不少精力的事。
我也挺讨厌自己这一点的。
但我更讨厌的,是自己本想停更一阵子,却越停越久。
这种感觉,真的很想满嘴谎言的渣男,嘴里说着一定会走心、会长久,却不负责任、没有由来地离开。
这种自责,在收到读者问候的时候,显得尤为强烈。
在这段时间里,公众号后台、树洞微信,甚至是知乎私信,都曾收到过读者的私信,大家都在问,公众号怎么不更新了,是不是有什么意外。
不是的,没有什么意外。
就,真的只是我心态不好、能力不足,没有处理好写公众号和备考这两件事。
然而,很遗憾告诉大家,因为一些客观原因,我无法如期参加今年的考试。
这也意味着,如果明年我还继续备考,还会有停更一段时间的可能。
当然,我会尽力平衡和兼顾这两件事。
只是,我不敢拍拍胸口说,大家请放心,以后一定不会忽然消失啦。
真的怕自己被打脸。
也怕大家再一次对我感到失望。
虽然我知道,在大多数读者心里,即便我停更,甚至不再更新,大家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。
但对我而言,
这就是一种失约、是一种不负责任。
叁。
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。
有好几件想做的事情,但自己有点强迫症,喜欢先做好一件事,再去做另一件事。
结果第一件事没做好,以至于后面想做的事,都一直拖着。
到后来这件事仿佛离自己越来越远,甚至变得遥遥无期。
比如,我想学滑板、想学游泳。
但我总是告诉自己,等公众号运营得更好一些、更稳定一些的时候,再去想这些事吧。
于是,这些事一直没有被我真正的重视。
但其实,我对公众号“更稳定一些”,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。
但它却成了我的阻碍。
我最近总想,虽然现在平均寿命很长,但意气风发的时间却很短,而很多事情,我们都会想在自己意气风发时尝试。
比如我想学的滑板吧。
也许等我四十多岁时再去学,也挺拉风的,找个摄影师拍组照片,别人说不定还会说,“这个老头子过了我想过的人生”、“我老了也想像这老头一样”。
但我大概还会觉得遗憾。
因为自己还是“恰同学少年”的时候,没有踩着滑板、迎着阳光和秋风,去狠狠地装一回逼。
我想,那些你想做的事、想走的路,总有一天会去做、会去走的。
那就勇敢地、一直走下去吧。
类似的事,还有很多。
这些我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,我甚至能聊一个晚上。
比如,我其实一直想新开一个公众号。
这个公众号,我会做得更加随意,每周不会固定推送,会挑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,文章会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法展示。
它更多是我单纯想去尝试的一件事,就像我想学滑板、想学游泳一般。
因为公众号的一些程序问题,这个号大概一周之后才能更新。
之所以和大家说这件事,是因为这是“我想去做”的事。
但不意味着,这是大家“要接受”的事。
来源公众号: 灯泡很亮